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日期:2019-07-05 / 人气: / 来源: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

 

  论色

  和我们有关的一段色相

  A Collection of Hand-coloured Photographs

  ——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手工上色摄影作品特展

  主办:北京晶丽达国际影像有限公司

  展期:2019年6月19日—8月16日

  地点:真像生活艺术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牡丹园西里13号

  策展机构: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

  前言

  科学与艺术,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

  摄影,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照片,生活变迁的纸本见证

  当人们经历了一个时代,关于生活中的记忆、感知被照片凝固

  或者不曾经历,照片告诉我们那个年代曾发生过什么

  当我们仰望墙上悬挂的照片,感慨父母曾经如此风华正茂

  或者翻看相本,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照片用无声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那一刻往事涌上心头……

  今天

  走近手工上色照片,她曾为一个时代留真,为人们的记忆添彩

  走近与你相关的艺术,体验她,遇见曾经的自己、遇见未知的美好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2)

 

  上色人像摄影

  殷孟珍摄影/徐锦明上色

  照片手工上色是藉由人类科技文明与艺术的巧妙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从摄影术创立之初就已经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赋予黑白照片颜色的重要手段之一。值此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之际,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特将经典馆藏和研究成果展出,与您共享手工上色技艺在摄影艺术长河中的精彩,展现其当下全新价值与内涵,并实现在未来的有效传承。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3)

 

  手工上色戏曲剧照

  姚经才摄影/吴壬麟上色

  1839年,摄影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感知和记录世界的方法。达盖尔摄影法和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诞生,尤其英国人塔尔博特用底片保留并复制影像方法的发明,给了人们二次创作的可能性,摄影才能成为一门艺术。但一开始照片中颜色的缺席,就被视为是一种遗憾。为了追求和展现色彩在摄影中的表达潜力,人们曾发明了各种工艺和技法,照片手工上色法就是其中之一,即主要通过后期染色或者绘制,让照片看起来真实、生动,更具艺术性。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4)

 

  Norman Darwish/ Dressing Table

  后来,在将摄影提升到艺术层面的画意摄影运动中,人们普遍接受对照片进行后期加工,达到艺术家想要的效果,满足收藏者对藏品独特性的要求。1889年,自然摄影出现,摄影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记录和表达是摄影的两大功能,色彩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但受当时的技术和成本限制,各种彩色处理技术在那个时代并未得到普及,即便是在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奥托克罗姆玻璃正片之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人们都在致力于寻找可行的办法。这其间,手工上色被认为是让肖像以及一些风光、甚至纪实照片的苍白色调变得鲜活,提升作品的美学效果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5)

 

  1920年代,一位优雅的女士在书桌旁读信。

  上色/解彩凤

  当今世界,摄影技术高速发展,彩色影像唾手可得,各种效果可用电脑和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影像艺术的百花齐放,创作形式和表达方法色彩纷呈,在这种环境下,出于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兴趣回归,促使一些当代摄影师采用手工上色的方法创作。绘画和摄影的关系以及混合创作的可能性不断被探索和实践。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6)

 

  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伦敦工作室。

  上色/张志贤

  摄影的“表达”功能越来越被人们发挥到极致。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过:大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摄影和绘画固然是相对独立的两种艺术,但当二者融合时却绽放出奇异的美。被摄画面瞬间的唯一性和绘画作品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在同一幅作品中得到和谐统一,这也是其他艺术品无法企及的价值之所在。并且手工上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构思和色彩层次,无法被机械化、程序化,每一幅作品都不会相同。好的作品都需要由有一定经验积累和艺术积淀的人来完成。因此,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唯一之唯一的存在,让手工上色艺术品具备了其自身独特的价值。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7)

 

  克劳德·莫奈肖像

  上色/柳鑫

  我们今天研究手工上色的目的,既是对面临消失、亟需抢救的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对它的研究和创新。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8)

 

  柳鑫

  北京市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着色专业讲师、北京市照相行业人工着色一级技师、资深影像制作工艺人。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北京二服方向组织的技师考试,被评为北京市照相行业人工着色一级技师。

  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以摄影学术研究与传统工艺抢救创新为目的,举办的这次手工上色作品特展分为手工上色珍品馆藏展、中外摄影史手工上色技艺应用图片展、手工上色对比与创新、我们在行动——上色学习成果展示,四部分近百幅作品将在展览中与大家见面。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9)

 

  解彩凤

  北京市照相业工艺高级技师、资深影像制作工艺人。

  资深影像制作工艺人,获得照相业工艺高级工(市级二级技师)称号。多年来从事照片手工着色工作,创造还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被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

  其中包括1952年的电影剧照上色孤本照片;致敬摄影术发明,手工上色1837年达盖尔曝光的其画室的照片;致敬画家爱德华·霍珀,以其风格上色的照片等等一系列有着影像的真实层次、色彩表现力和个性创作空间的作品。还有部分图像资料来自AKG图片社。为保证本文论述的全面、权威性,部分内容引自由美国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编著的《世界摄影史》。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0)

 

  张志贤

  北京市西城区着色技师、资深影像制作工艺人。

  1974年至1987年先后就职于西城区延安照相馆、西单国泰照相馆,负责工艺照片着色工作。期间参加全国照相业着色进修班,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着色技师。

  鸣谢为创新开发而辛苦付出的老一辈手工上色传承人柳鑫老师、解彩凤老师、张志贤老师!鸣谢柳鑫老师为了技艺的传承而对有志者进行亲身教授并捐赠上色孤本照片!

  展览定于2019年6月19日至8月16日在北京真像生活艺术空间举办,届时恭迎您的光临与鉴赏!

  策展人:吴靖

  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影像研究员。曾任职于视觉中国、雅昌影像等专业图片机构。因热爱摄影艺术,而投身于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从事影像内容的研究与价值的发掘工作。

  手工上色创作的对比与创新

  当今世界,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影像记录唾手可得,各种效果可用电脑和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在这种情形下,出于对摄影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兴趣的回归,几近失传的手工上色技艺又开始得到许多影像从业者和爱好者的青睐。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1)

 

  巴黎圣母院和塞纳河

  解彩凤上色

  一百多年来,无数的创新与尝试,使摄影的“新型视觉艺术”功能越来越被发挥到极致。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大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自摄影术广泛被社会接受以来,绘画和摄影的关系以及融合表现的可能性就不断被探索和实践,它们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两种艺术形式,当二者融合时往往能绽放出奇异的美。摄影的写实性和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同一个画面中得到统一和升华,这是其他类视觉艺术品无法企及的价值之所在。手工上色能表达作者内心的构思、经验、审美和色彩层次。整个过程不是机械的、程序化的,从而每一幅作品都是唯一的。手工上色照片需要由有相当经验积累和职业技艺的人来完成,这一切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和本身所具备的独特价值。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2)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他的工作室

  解彩凤上色

  这一系列展出的手工上色作品是我们为了创新开发传统影像工艺而尝试创作的。其中包含:为了使作品充满艺术性,而将上色与绘画手法进行对比与融合,如参照印象派绘画风格而创作的《莫奈花园》;为了满足现代审美,将电脑上色的效果引用到手工上色的创作中;拓宽、创新手工上色的题材,如用手工上色的方法来表现以建筑、静物、动物、汽车、飞机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将手工上色运用到更多的摄影门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影像艺术的边界被拓宽、延展;适用领域和爱好者也将随之增多。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3)

 

  莫奈花园和日本桥

  解彩凤上色

  将影像艺术融入生活、美化生活、影响生活是我们坚持的方向;在这个领域的创意、创新、创作更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手工上色在中国

  我们在行动——手工上色技法传承与创新

  早期摄影发展的启源力之一来自照相馆肖像照业务的兴起。起初只是黑白照片,后来人们又将眼光投向了写实和艺术效果更胜一筹的手工上色彩色照片。上色照片在中国发展的初期,许多从业者都是从画像师转行而来,他们利用自己原先擅长的绘画手法给黑白照片手工上色。19世纪60年代,在一些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已有外国人前来开设照相馆。其中意大利摄影师菲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的上色照片影像逼真、惟妙惟肖,在东方市场大受欢迎。1866年,在上海从事影像拍摄的英国人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使用手工上色技术,制作了一系列上海风俗与肖像照片,被公认为是这一时期最经典的肖像作品之一。

  20世纪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照相馆逐渐增多,人们对照相留影的社会需求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留影,而且还要将黑白照片上色,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国照片手工上色技艺的发展。20至30年代,手工上色照片在上海备受欢迎。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4)

 

  银盐纸基手工上色

  电影《方帽子》大幅上色剧照

  新中国成立之后,50年代,上海迁京中国照相馆的黄曰华、吴壬麟两位老师傅将照片手工上色的理论系统化,书面化;并在北京及全国的同业人员中开设技校传授技艺、授予职称,做到传承有脉,后继有人,也使我国的黑白照片上色水平,在彩色照片即将来临的那个短暂时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其中许多专业的技术人员,如在展览中看到的部分作品的作者吴其龙、徐锦明,以及为我们传授技艺、创作作品的柳鑫、解彩凤、张志贤老师等,都是那个时期的杰出人才和接力传承者。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至今已经快要失传了的这门亟需“抢救”的技艺。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5)

 

  银盐纸基手工上色

  殷孟珍摄影/吴其龙上色

  时至今日,当年技艺精湛的师傅已年逾古稀。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为了保护、传承和发扬这项手工技艺,特别邀请了原西单国泰照相馆特一级上色老师傅、北京市高级业务技术培训上色专业讲师,被北京市行业协会授予《北京市摄影行业技术传承奖》的柳鑫老师,为有志于学习手工上色的同学们讲授理论与技法,进行抢救性继承和艺术品再创作。经过一年多初、中级班的培训,已经有多位学员通过考试,可以独立为人像和风光类照片上色,为更深一步的进修做好了准备。

  

真像展览|似水流年,回味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图16)

 

  ​  晶丽达国际影像图书馆手工上色学习班

  学员习作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最初上色更多地被应用于人像摄影创作,而现在我们出于艺术研究的需要,将手工上色运用到风光、静物、建筑等各个摄影创作领域,不断拓展影像艺术的边界,让手工上色艺术作品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审美领域,让更多的现代人享受到影像文化艺术传承和创新带来的成果。

  在此衷心地向为照片手工上色付出青春和努力,至今仍致力于保护、传承的老师傅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与感谢!

作者:admin


现在致电 020-29840768 / 15920323209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
在线客服
  • 曾经理(微信同号)
  • 手机:15920323209
微信公众账号